在这一过程中,教科书的作者们认识到孩子们对奖励的反应要好于惩罚的效果,即教育学中所说的正强化的效果要好于负强化,于是越来越多的教科书作者尝试着“趣味地理”的做法,如,在教科书中插入一些小故事作为对学生学习上的一种奖励。插入的这些小故事通常有助于学生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人们仍然在讨论:在教科书中究竟应该隔多久插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同样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中开始出现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此外,同期的发展还包括,通过课文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结合教科书比较重视野外观察的特点,一些教科书的作者强调应注重学生个人的经验,特别是Fairgrieve和他的同事们在《真正的地理学》(Real Geography)一书中强调应重视学生在农场、村庄、城镇、工厂等地的生活中进行亲身体验。这也是地理教科书中“案例教学”的开始。
虽然20世纪60年代,英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概念革新受到了教育理论的一些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唯教育理论为中心,比如,“儿童为中心”的发现式教学法,对于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自然世界固然是必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法使得地理学基本概念和思想的内容大为缩减。可是学生毕竟不可能在自然界中发现经纬线,也不能够从工厂中获得像“区位商”这样的概念。鉴于这个矛盾,英国又开发了一批如《牛津地理教程》(Oxford Geography Project)和《新地理学介绍》(Introduction New Geography)等教科书。在这些书中常常是把数学模型直接用于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源于学生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发现式学习和直接教授给学生地理知识等几种教育理论得到均衡运用。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教育理论没有根本性的发展变革。英国地理教科书中的主导教育理论是“动手学习”(learning by doing),反映在教科书中就是很多地理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带有一定资料的练习题来让学生动手学习。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成主动学习。不过,这时教科书很多的习题只是让学生单纯重复课文中的内容。之后,教科书的作者开始更为注重对学生思考的延伸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三、英国教育政策的变化
20世纪英国出台了1902年《初等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1919年《初等教育法》(费希尔法案)、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等许多重要教育法案以及其他许多法规,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英国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
英国的中学地理课获得普遍而稳定的地位始于19世纪中期。1902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新建了大量的中等学校,中学地理教育获得蓬勃发展,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市场也不断扩大。1918年,英国学生准予毕业的年龄提高到14岁。并根据《哈多报告》将初等教育分为初级(第一)阶段和11岁后开始的高级(第二)阶段。1947年,学生准予毕业的年龄提高到15岁,将所有11岁以后的教育都称为中等教育,所有的中等学校都有独立设课和选择教科书的权利。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地理课日渐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这种衰落趋势逐渐被遏制。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政府法规才使地理课得到了全面恢复。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英国地理课自身的缺陷、学校课程时间的限制、人文课要替代地理课的说法,以及师范教育的改革使专业地理教师减少等原因导致了英国学校地理课的衰落。学校地理教育恢复的关键性阶段是英国1976年开始的教育大辩论、建立统一的国家课程运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地理教育受美国地理教育复兴运动的影响,也开展了本国的地理教育复兴运动。英国地理教育界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制定《国家地理课程》,1987年《教育改革法草案》和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中把地理课列为国家课程中的基础课程。1989年政府责令成立的地理工作小组承担了起草真正体现现代地理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地理课程的任务,小组先后提出了中间报告(1989)、最后报告(1990),1991年3月正式颁布了英国的《国家地理课程》,其中把地理列为10门必修课程之一,从此正式结束了英国没有统一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历史。1991年5月,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地理课程的指导文件,规定公立学校5~14岁的学生必修地理,课时数占总学时的10%。由此,地理已成为英国中小学课程中稳固的内容。
四、英国教科书印刷技术的变革
地理教科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技术变革的影响。地理教科书的革新与地图、插图的印刷技术以及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19世纪中后期,彩色印刷技术问世,在英国,到19世纪末只有极少数教科书的插图使用彩色印刷;20世纪的前10年,一些英国教科书开始选用合成的照片作为课文插图。不过,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理教科书中的黑白照片插图就已经很普遍了,而彩色插图则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普及起来。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地理教科书开始使用计算机排版。
但是,很多印刷新技术并不会立即被教科书的出版商采用。因为出版商担心教科书的成本过高会影响教科书的市场。通常他们会等新印刷技术的成本下降后,或者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才会运用新印刷技术。所以说,教科书在印刷技术上的进步也常常落后于印刷技术的革新。
作者简介:王民(1958— ),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民 袁晶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