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题评审会在京举行

录入:admin  www.chuanbo.org   2008/6/13  人气:180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题评审会在京举行
2007年10月15日

  2007年10月12日—10月13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高中科学教师科技创新指导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结题评审会在北京国宏宾馆举行。该项目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起草阶段的试点项目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于2002年9月立项,项目实施周期为五年。

  会议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牛灵江主任主持,中国科协书记处程东红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洪副司长、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王延祜出席会议,担任本次项目评审的专家有中国科协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理事长刘恕女士、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开逊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先生、人教社副总编吕达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杜成宪先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女士、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张增一先生、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保华女士。参加本次会议的项目代表包括参与项目实施的培训专家代表、实验学校校长代表、优秀科学教师代表、项目组部分工作人员。


  项目组执行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霍益萍教授做了项目结题报告,对项目实施的背景、目标、内容进行了说明,围绕探索“科教合作”机制,科学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理论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果进行了重点报告。同时阐述了项目的主要特色、创新与社会影响,对于项目继续实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霍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在2003年~2006年的四年间,项目组组织高层次科技专家近100人次,对全国25个省市的1200余位高中科学教师进行了“项目孵化”培训,帮助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孵化科技项目,提高科学教师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科学探究、科技创新的能力。2004年末,项目组又启动了面向项目实验学校的“聚焦课堂——高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将培训的重点投向了教师们更为熟悉的课堂。2004年11月~2007年4月间,项目组先后在在15个省、市的16所实验学校举办了“聚焦课堂”活动,先后提交教案1000余份,开设研究观摩课400节,录制了数百张课堂教学光盘,参与活动的教师达16000余人。“通过参与集中的面授培训和接受专家的在线指导,一大批高中科学教师从单纯围绕教材、习题转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完成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银川二中校长杨静代表实验学校发言

  项目组执行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的霍益萍教授做了项目结题报告,对项目实施的背景、目标、内容进行了说明,围绕探索“科教合作”机制,科学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理论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果进行了重点报告。同时阐述了项目的主要特色、创新与社会影响,对于项目继续实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霍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在2003年~2006年的四年间,项目组组织高层次科技专家近100人次,对全国25个省市的1200余位高中科学教师进行了“项目孵化”培训,帮助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孵化科技项目,提高科学教师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科学探究、科技创新的能力。2004年末,项目组又启动了面向项目实验学校的“聚焦课堂——高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将培训的重点投向了教师们更为熟悉的课堂。2004年11月~2007年4月间,项目组先后在在15个省、市的16所实验学校举办了“聚焦课堂”活动,先后提交教案1000余份,开设研究观摩课400节,录制了数百张课堂教学光盘,参与活动的教师达16000余人。“通过参与集中的面授培训和接受专家的在线指导,一大批高中科学教师从单纯围绕教材、习题转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完成了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来自宁夏银川二中的杨静校长作为项目实验学校代表发言。杨校长重点谈到了学校参与项目活动的体会和收获:项目的实施对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校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评审会上讲话

  程东红书记在听取了项目结题报告和校长代表发言后讲话,在肯定项目研究方向和价值的基础上,程书记强调:在“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这样一个大课题之下,培训科学教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的环节。项目组要从此项目未完成的任务和研究的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入手,拓展思路,从科学教育的理念层面、方法和能力层面、教育资源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指出:多年以来,中国科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参与到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中来,教育界对此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欢迎科技界参与科学教育改革,使科技界收到很大的鼓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所推行的“科教合作”等工作,正是科技界对目前推动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的具体表态和承诺。

基础教育司高洪副司长在评审会上讲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高洪在发言中表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则是提倡自主创新;对教育发展来说,核心就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项目基于“科教合作”的科学教师培训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创新和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教育部门特别感谢科技专家们能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共同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改革,今后还将坚持这一思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科教合作”工作进一步发展。同时,高司长也期待项目组下一步能够把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教学过程、培养过程、探究过程,从模式的角度进行学术提炼,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果。

哈尔滨三中的郭迎霞老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

  来自哈尔滨三中的郭迎霞老师作为优秀科学教师代表发言。郭迎霞老师谈到自己通过参与项目活动,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展了知识思维,提高了指导和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她认为,自己在参加项目活动的五年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挑战和跨越,自己学校的老师也深有同感。

评审组组长张奠宙教授宣读评审结果

  项目结题评审专家组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分组同培训专家、学校校长、科学教师、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同时审阅了相关成果和资料。经过一天的评审和讨论,评审专家组最后一致同意,准许“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题,并对该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7年10月13日上午,评审组组长张奠宙教授代表评审专家宣读了评审意见,专家们认为:

  本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就科技专家直接参与高中科学教师培训的这一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科教合作”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构建科教合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机制,提供了具有本土化依据和可操作性的行动范例,课题研究具有很大创新性。

  本项目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探索了参与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有教师培训模式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构筑高中教师培训的智力支持系统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新性的工作,并取得了可贵的实践经验。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造就了一支数百人的优秀高中科学教师队伍,同时也使一些实验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高中生,对其他学校、学科和广大教师起到了较强的辐射作用。

  评审组一致认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高中科学教师科技创新指导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项前瞻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研究,对我国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科教合作”的方针政策、体制、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在国内领先的项目,同意结题。

  同时,评审组专家在听取参与项目的校长、教师汇报中,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大家希望本项目能够继续下去,进一步立项研究,扩大实验范围,并在后续研究中深入系统地探索“科教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进一步建设国家和省市两级的高中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训体系。

  评审会后,项目组组织实验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对项目实施进行了总结交流,同时认真听取了校长和老师们对即将启动的项目二期的建议和意见。会上,项目组组长、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牛灵江主任宣布了优秀实验学校名单(2003-2007)和优秀科学教师名单(2003-2007年),并为获奖学校和教师代表颁发了奖牌、奖杯和证书。

牛灵江主任为优秀实验学校上海延安中学校长李汉云颁奖

牛灵江主任为优秀科学教师郑州101中学的周剑老师颁奖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人才培养项目 优秀实验学校名单 (2003—2007)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江苏省天一中学
吉林省实验中学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
辽宁大连市第八高中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
安徽师大附中
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
河南郑州101中学
四川省成都七中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
天津耀华中学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广西南宁一中
北京市101中学
北京166中学
福建省福州一中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福建厦门集美中学
浙江省杭州二中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
山东省青岛二中
山西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烟台一中
复旦大学附中
云南师大附中
上海延安中学
云南省昆明一中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人才培养项目 优秀科学教师名单(2003—2007)


龚鹏   (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张  凯   (郑州市第二中学)
孙成林  (河北省实验中学)    华平生    (上海市延安中学)
江岚   (福州市第一中学)    何文轶   (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
周剑   (河南郑州市101中学)   伍新宝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马丽霞  (北京市101中学)     李 鸣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郭迎霞  (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 )  金永生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
李金华  (吉林省实验中学)    冯丹沁   (江苏省天一中学)
夏涛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王  蕾   (北京市166中学)
薛升远  ( 河南大学附中)     王  冈   (广西南宁市第一中学)
华国宏  (陕西西安高新一中)   郭京君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返回】 【顶部】 【关闭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后台管理

制作维护: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培训中心信息处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05004336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新闻信息材料来自因特网,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培训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08 Zg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浏览: